借相修心

喜歡誦經持咒的同修應該都會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功課做多了很自然的會產生一種寂靜的覺受,比方說,許多人喜歡念佛號,在週末的時候就收拾心情,把心安住在念佛持咒上,用功了七八個小時後,這種輕安,寂靜的覺受就會很自然的出現。由於平時很少有這樣的覺受,所以就會把心安主在這寂靜的覺受上面。

覺受本身沒有問題,這就好像冬天的時候身體的覺受是冷,夏天的覺受是熱,這些都是外境的變化所產生的。而寂靜是因為我們的心在相比平時生活中長時間不安主在雜亂的念頭上,雜念不升起,寂靜就會顯現,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修行人必須要懂得辨別,如果我們把心安住在雜亂的念頭上,煩惱就會升起;若把心安住在寂靜上,後果就是不想接觸外境所有的動態相狀。因此,外境的變化沒有錯,覺受的變現也沒有錯,不對的是錯誤把心安住在這些外境,這些覺受上。所謂心能轉境,而不是心被境轉,我們絕對不能夠把心安住在外境,因為外境是不停的變化,外境變化我們的心就跟著變化,那是生滅心啊!同樣的道理,若果把心安住在覺受,覺受是跟著外境的變化,覺受是跟著身體的變化,覺受也同樣的因境而變化,心也跟著變化了,那也是生滅心!

錯誤安住寂静也会使一些行者在欲求避關而離群眾,誤以為自可入心静而獲得寂靜涅槃。這反而是背離大乘菩薩道的階程失去菩提心,必不能成佛道。釋伽牟尼佛曾對大阿羅漢譴責這種涅槃還不是究竟,還是需要菩提心,自度度他,觉行才是真正圓滿。

心不隨外境變化就是成功的開始,所謂修行的態度是以大乘佛法的思維,借相修心。我們眼睛所接觸的佛像,壇城,供品心中就會產生一種相狀出來,修行不對治眼睛所接觸的像,因為這些是外境,外境都是因緣所生,修行不改變因緣所生,而是對治眼睛接觸外境後心中所產生的相狀。也同樣的對治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念,這些六根接觸外境後所產生的相狀,因為因外境而產生的相狀都是假相。

既然六根接觸外境後心中所產生的相狀是假相,那因假相所升起的心就是生滅心了。舉個例子,我們的耳朵所聽見有人唱歌,心中就會升起相狀,這相狀就是聲音,由於我們已經習慣接觸相狀後會加入【自我的意識】,那就會分辨好聽不好聽【分別】,在加上好想再聽,不再聽了【執著】。所以當耳朵接觸聲塵,心中就有了相狀,我們把心安住在相狀,就產生喜歡不喜歡,要或不要;當聲音沒有了,也就相狀沒有了,也沒有相狀可以給安住了,這些喜歡不喜歡,要不要的心也就隨之消失,這就是生滅心。

所以各位修行的菩薩們啊,我們要清楚修行的道路,寂靜是一個相狀,不可得,寂靜的相狀消失了,你還有的是什麼心啊?大乘佛法的修行借相修行,明知道六根接觸外境所升起的相狀是假相,雖然時常會升起,但我們不安住在相狀,讓它隨之而過,過了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也不因相狀而升起生滅心。【分別】與【執著】也不會因此而那麼活躍,因為也沒有相狀可以攀緣了,清淨心就容易顯露出來!

我們借佈施的相來修佈施的心,在因緣和合下有個人需要幫助,而這個因緣和合也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這種情況之下通常我們都有幾個可能性,第一見到了這個相才升起了佈施的心,這個相狀沒了,佈施的心也跟著沒了;第二無論相狀有沒有出相,都恆有佈施的心,會主動去佈施,這也就是不住相而行佈施。

所以整個修行的路上都不少於自我的反觀自照,時時刻刻的自我觀照內心的起伏,不讓心墮入顛倒妄想,因為心外無一法可得!

修行不是一天的事,祝各位菩薩們修行愉快!

吉米藏 作
蓮緻上師 編輯